長短時記憶網絡(Long Short-Term Memory,LSTM)是一種常用於處理序列數據(例如時間序列、文本、語音等)的深度學習模型。在醫學影像辨識中,主要用於處理時間序列數據或影像序列。它在解決序列數據建模和預測問題方面表現出色,特別是在需要捕捉長距離相依性的情況下。以下是LSTM的主要特點和結構:
主要特點:
結構:
LSTM的結構包括以下部分:
下面是一個簡單範例,使用LSTM來處理時間序列醫學影像數據,以分析和預測患者的病情發展。
這個範例假設有一組時間序列的醫學影像(例如,每天的MRI掃描圖像),使用LSTM模型來預測患者是否在未來幾天內出現病情惡化的跡象。
import tensorflow as tf
from tensorflow.keras.models import Sequential
from tensorflow.keras.layers import LSTM, Dense
import numpy as np
# 創建一個範例的時間序列影像數據(假設每天一張影像,總共10天)
num_samples = 10
time_steps = 5 # 假設每天有5張影像
num_features = 64 # 假設每張影像有64個特徵
# 生成虛擬數據
data = np.random.rand(num_samples, time_steps, num_features)
# 創建LSTM模型
model = Sequential()
model.add(LSTM(50, activation='relu', input_shape=(time_steps, num_features)))
model.add(Dense(1, activation='sigmoid')) # 二元分類輸出
# 編譯模型
model.compile(optimizer='adam', loss='binary_crossentropy', metrics=['accuracy'])
# 創建虛擬標籤(假設0表示病情不惡化,1表示病情惡化)
labels = np.random.randint(2, size=num_samples)
# 訓練模型
model.fit(data, labels, epochs=10)
# 使用模型進行預測(假設有一組新的時間序列影像數據data_new)
data_new = np.random.rand(1, time_steps, num_features)
prediction = model.predict(data_new)
print("Predicted probability of deterioration:", prediction[0][0])